科学网是江湖,大家都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老曹此次退隐科网江湖。可能有以下原因:
1.质疑媒体介入学术界打假.
如果媒体背后有一定学术背景支撑,是不是可以打假?即使不打假,能不能进行质疑呢?在学术界,同行一般不会打假,因为同行暗中内斗已经很糟糕了,公开得罪同行可不是好事.而不是同行更是隔行如隔山.怎么有空去打假质疑呢?老曹认为媒体在玩弄学术界.可是许多事例证明学术界在忽悠社会大众.专家教授成为异化的名字.媒体一个作用是什么?是监督作用.反对媒体质疑,是不是有点拒绝媒体监督,反对大众的知情权的嫌疑?.要知道不少科研经费虽说是国家给出,但最终还不是大众的纳税钱.另外,科网本身就是一个媒体,老曹博客也是一个媒体.同时科学不应该神秘.过于神秘的科学将难有大的发展.
2.对科网大众的言论感到失望.
这个问题很复杂,原因很多.我只说一个,老曹曾质疑过"名人与普通公民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认为二者应一样的.如果老曹坚定所说是正确的话,那么.对科网大众的言论不应该感到失望.另外,科网江湖,鱼龙混杂,大浪淘沙方有所得.另外从文科思维来说,许多事的评议也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错.答案不一定只有一个.
老曹此次退隐,胸襟自然受损.大家还是不要担心.老曹尘缘未了,他还是会重出江湖的.
博主回复:这个要回复。1、我同意你关于同行能否打假的观点,但这不能成为媒体可以参与打假的理由,因为媒体不具备学术打假的能力,只能将学术界本来就很浑的水搅得更浑。中国的同行不愿意打假并不完全像你说的源于内斗等因素,而是有着更深刻的传统文化背景,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对造假、剽窃嫌疑人采取匿名评审,媒体可以帮助监督,但不可以妄下定论,因为媒体的诱导是十分可怕的。2、你提到我那篇关于道德标准的文章,与这里说的并不矛盾,因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不应该满嘴污言秽语。我说过,每一个人除了作为公民要遵守社会公德,作为职业工作者还得遵守职业道德。这是科学网,这里有很多的学生,老师、专家的言行对学生是有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网上专家的言论不仅应遵守社会公德,还应遵守职业道德!
发表评论人:[游客]2007年的文章 [2010-9-29 2:03:46] ip:128.148.160.*
http://blog.chinacourt.org/wp-profile1.php?author=2324
在我们国家,由于没有制定新闻法,刑事诉讼法对于案件的披露也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规定,所以在什么时候公布案情,如何公布案情,在多大范围内进行公布,公布到什么
程度都由侦查机关自主决定。能够使一件重大的案件得以侦破,这对于侦机关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对于树立侦查机关的良好形象,震慑犯罪分子,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当然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从法律上说,这样必然违反了法律的程序,在法院还没有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在媒体进行这样的宣传,无异于先声夺人,形成了所谓的媒体审判,给审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继而影响到对犯罪人(或称为被告人)的最终判决。刘涌案的审判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审判之前,由于媒体的反复炒作,公众都觉得刘涌罪大恶极,必死无疑,实属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所以当二审法院认定据以定他死刑的口供有刑讯的嫌疑,因而改判死缓,这显然与大家掌握的情况是不一致的,加上我国”刑辩第一人”田文昌担任辩护人的特殊身份,媒体和公众的不满认为存在慕后交易,是一种司法腐败,一时间一个正常的审判活动就被披上了政治色彩,舆论几乎出现了一边倒,最后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依行使提审权,强行介入本案,最终做出了死刑判决。可是我们回头细想一下,刘涌是不是那么坏?坏到什么程度?这一切我们都是从媒体上得到的,而媒体是从公安、司法机关得到的信息,公安、司法机关对于该信息无疑是经过过滤处理的,对于刘涌有利的证据和事实,公安、司法机关肯定觉得没有必要向外界透露,这样的信息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诱导性,其完整性和公正性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比如说刘涌有没有受到刑讯逼供就成了一个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英美的司法制度,组成陪审团的公民在被选定参与案件审理后,就要与外界隔离,不允许接触媒体,在案件开始审理之前不允许接触案子,这种状况要一直持续到案子审理终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陪审员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避免审陪员在对全面了解案情之前,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形成错误的判断。这种模式我们是学不来的,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这样的陪审制度。但是,我们在案子进行判决前,对案件信息的披露进行必要的控制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博主回复:谢谢介绍,同意你的观点!
呵呵,既然无法稳定服务大部分用户,这还能叫做针对中国用户的服务吗?
也只有在Google家大业大,可以不在乎中国分公司本地化的持续性。
如果Google叫板政府要获得Google超国民待遇那才是一件很奇怪的”普世价值”。你可以对抗体制不合理,但不是因为你的道德优越就能先手超国民待遇。你Google既然抗议政府不公平管制和维护公司价值观而迁移香港,那享受类似雅虎香港或新浪香港的待遇实在正常不过。
现在不管是政府还是Google似乎都在说谷歌中国享受过一般国民待遇。而2009年的某一天开始Google认为他享受到了低于普通国民的待遇。Google索性迁移到香港,试图获得香港赋予的某种超国民待遇。
常理来说,香港和大陆之间的互联网,与新加坡和大陆之间的互联网是一样的,该屏蔽照样屏蔽,该特批还是特批。超国民待遇是个梦,古的哥!
我认为维基百科的做法更符合当前政府的喜好。维基百科负责人几年前会晤国新办负责人,解释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原则。维基百科具有人肉特性。而维基百科的某种社区审查特性,正好有点类似于GFW的人工+自动审核原则。维基百科不保证中国不喜欢的内容被屏蔽,但维基百科允许各种编辑员按照维基原则进行的编辑,只要符合事实依据就予以采纳。国新办领导表示维基百科这样尊重事实依据的社区,俺们是愿意合作的(这一句话暗俺们是杜撰的)。结果是:维基百科自此之后再也没有被全站屏蔽,而只是关键词屏蔽。申明:这结果是个人观察,未经完全验证。
前几天读了魏武挥关于”真假和好坏”的一篇文章。老魏说,价值观属于好坏的范畴,真相也偏近于好坏这样的价值观。老魏说,他的一位好友有过一句名言,所谓立场即真相。所以你有什么立场,就有什么真相。
联想起关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典型谈论,王小峰说,维基百科的词条荒谬百出,谬种流传,用户创建内容不过是互联昂提供便利的百姓YY百科。而keso说精英分子反对不过是怀念精英分子话语权而已。一本大英百科全书的严谨性也许确实高于维基百科,但民众创建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已经改变。大英百科全书的形式也许还会存在下去,但迟早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作为近10年的Google用户,我觉得Google想享受超国民待遇是不现实的。
我本人对于任何超国民待遇都不感兴趣。
古狗宁可做一只不受政府制约的流浪狗,这其实叫做”犬儒”。不是新鲜事。
中文维基百科关于IP创建权的投票和争论,让我注意到,意识形态、主义之争仍然是主流话题。也许我们已经过于熟悉和谐社会这种儒家式的新意识形态了,对于“反共主义“”反攻大陆“这样的话语已经略显陌生。
对10月1日国庆节痛恨的人,在大陆中国定属于”边缘人士“。不过,这倒不妨碍透过这位亲日亲民的樱花公主,有点思考。
当今的大陆之中国,政治经济已经逐步与曾经的国家宗教”马列毛“分离。共产主义制度、姓资姓社之争,早已经远离社会中心。和谐社会、包容性,这略显空洞又未定型的意识形态,似乎正视(试)图树立为新的三位一体的国家图腾。
方舟子很厉害,可以同时展开两场批判。一场是对唐骏博士,一场是对缙云山李一道长。
如此热点的话题,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立即群起持续聚焦,让多方网络微博发威。
南周不甘示弱发起缙云山话题,新闻投票和评论同时推进。
在南周有关专题的评论内,有网友嫌南周动作慢。
又有说如果缙云山与奥修有涉坐实…
方舟子是个人物。
多年以前,有位网友言语之中很欣赏他,大意说”舟子和ma子如果能聚在一起,就…”。
这么多年了,方舟子还是位人物。
即使经过在云南环保和怒江开发等问题上与民间组织的意见冲突,方舟子还是个人物。
方舟子曾与何祚庥老先生并肩作战,不知为何老先生这两年在网上没声音了。
也许何老先生再能战斗,对衰老作战也无法取得优势吧。
方舟子是个时代标志人物。如果选2000-2010年的影响中国社会的时代人物,选他是不差的。
光说方舟子,没太大意思。下面说点别的。
—————本文的分割线—————————-
老魏以方舟子对战唐骏为例。唐骏有博士学位约为真假问题。方舟子判定唐骏的博士学位是野鸡性质,则为价值判定。唐骏有博士学位,这是独立于方舟子的。唐骏的博士学位是野鸡性质的,这与方的价值观有关。
全文还有几段普世价值、真、媒体的责任等,老魏很老辣。“立场即真相”,绝。
老魏的”
关于我“,是一个进行时。作为同代人,阅读的时代感分明。
提到“伪科学”、学术打假,想起2000年以来社会文化方面有过印象的几件事情。
- 2000年后的中国崩溃论,科教兴国,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申遗,和谐社会。
- 少林寺公司化实体运作。少林CEO、奖品、手机、选美、比武。
- 方舟子声名鹊起,何老先生反对伪科学,科学发展观。
- 重视海外人才,启动吸引千人回国计划。
- 方舟子猛烈学术打假,持续多年。
- 千人计划被质疑为一次新的大跃进。
- 科学成为替代性国教。
方舟子是个时代人物。方舟子的拥趸和黑粉,无疑是时代的投射。缙云山也是。
在我看来,新语丝、少林寺和缙云山,那不是方舟子、永信法师或者李一,那就是你我他。
方舟子、永信和李一,或多或少都有你我他的投射印痕。这个时代。
———-全文的分割线———–
还有更多的,在这里:1 2
谁才是气温上升的真凶(1)
读者们想知道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吗?经过这么几个月的调查,我想告诉各位读者,到底什么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首先我给各位看下面这幅图,这醴图是最近120年的全球气温图。从图6-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气温是从1880年就开始上升的,到了1940年开始稳定地下降,降到了1975年,然后再上升。你晓得这次丹麦哥本哈根会议,这些西方国家说什么吗?他们说,就是由于你们发电厂排出太多二氧化碳,开车开得太多,坐飞机飞得太多,所以制造了二氧化碳,因此气温才上升。那我再请问这些西方的政客,你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汽车使用得多,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汽车使用得多?也就是我们工业化真正突飞猛进是在什么时候?是在1880年吗?还是在1940年之后?现代工业化的起飞基本上是在第二次?界大战之后。那我问你,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0~1975年的气温竟然是下降呢?而且不是降一两年,而是连降了35年?
在1975年之后,气温才开始上升,但是这个时候的气温上升幅度远远不及11世纪到14世纪的气温上升幅度。
那么问题就是--为什么气温会上升呢?按照我这些数据看起来的话,气温上升、下降其实很正常,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读者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叫《史前一万年》?再请读者看看图6-4,这是过去一万年的气温数据,气温上上下下很正常。和图6-4的最右边现在的气温相比,地球最热的时候,比现在热好几摄氏度,而地球最冷的时候,也比现在冷得多得多。气温就这样一直是大幅度地波动。我请问各位读者,一万年之前,你有汽车、飞机吗?你根本没有,可是这个时候的气温为什么比现在还要高很多呢?
谁才是气温上升的真凶(2)
所以整个地球这么长的周期当中,气温起伏不定,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根据现在的数据报道,最近十年来,气温是非常稳定的,甚至我都担心气温有�儿下降的趋势,变得更冷了。那么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驱动?其实我们不要讲太复杂的理论,你们想都能够想象得到是什么样的因素驱动了气温。我请问各位读者,白天为什么比较暖和?有太阳。晚上为什么比较冷?没太阳。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你用屁股都能想得通的道理,还需要气候学家告诉我们吗?夏天中午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出去玩呢?因为太热,为什么太热呢?难道因为你开车开得多了?还是因为我们人类电厂多了呢?电视看多了吗?是这些人为的原因呢,还是因为太阳呢?当然了,是因为太阳啦!你看,连我?8岁小女孩都知道的,东英吉利大学的科学家却不知道。就凭这一点,其实我已经告诉你们答案了,那就是--真正驱动气温的是太阳。
1893年,英国的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先生发现,在小冰河时期,太阳没有黑子。什么是太阳黑子?你看太阳的时候,上面会有很多黑点点,叫做太阳黑子。如果太阳黑子多了,就代表太阳活动更猛烈了,太阳更热了。如果太阳黑子少了,或者太阳黑子没有了,就表示太阳活动更弱化了,因此地球气候更冷。所以,太阳黑子就是欧洲历史上用来测量天气暖或者寒的标准。黑子多了,太阳活跃了,因此天气就热了;黑子少了,太阳不活跃了,因此天气就冷了,就这么简单,这叫做”太阳黑子说”。
上面题目的前半部分,是一部西方名著。小时在二姐书架上看过这本名著,翻过,但考试、浅薄和晦涩,让我望而生畏、没读全书。
想起这个书名,就去搜索,百度百科给出的
罪与罚科目颇为滑稽:俄国名著、韩国香港同名歌曲、香港同名电影。
在快餐式阅读的扫描快感中,惊鸿一瞥:
早在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给长兄写道 :"你是否还记得,我曾对你讲过一部忏悔录式的长篇小说……我将把我的全部心血倾注在这部小说上.早在服苦役期间,当我躺在通铺上,愁肠百结,发生思想裂变的时候,我就开始构思它了……这部忏悔录将最终确立我的名声 ."散见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和笔记中的一些记载均证明,他所说的《忏悔录》就是指拉斯柯尼科夫的故事.在服苦役期间,在那些被抛弃的人们中间,他对人的个性有了新的理解.他周围那些杀人犯完整的内心世界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使他感到吃惊."看来此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苦役犯奥尔洛夫曾这样描写道,"可以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也藐视一切苦难和惩罚,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使他感到畏惧.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无穷无尽的力量 ."
作家就这样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一个容易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有权犯罪的问题,这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现代个人主义者和否认道德规范的英雄人物形象,他可以问心无愧地去干任何事情,尽快地攫取权力,大发横财,行凶杀人的想法在他身上已经成熟.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长篇小说《被伤害与被侮辱的人们》(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
在《鬼》(1871~1872)中已没有被伤害与被侮辱者的形象,而只有对革命者的攻击了。
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作者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描写了无耻、卑鄙的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堕落崩溃。对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极的一面,例如认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价值,只有宽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类社会等说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内心分裂。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搜索摘引已完毕的分割线————-
没有读书的积累,人下结论,往往就像血气方刚年轻人的革命呓语。感慨发完了。下面说原想说的话。
有一帮堪比革命党人的精英人士,在杨佳犯事的当年次年,联名呼吁当局释放杨佳,因为杨佳案需要特赦。
杨佳这个名字,在前两年不是独立的,他和liuxb、宪章之类纠结的词汇搅扰在一起。
我个人比较厌恶这类精英人士。
为什么厌恶他们呢?我给的假设性情境是这样的:
假设某精英人士当天正被请去所里喝茶谈心,这时愤怒报复的杨佳冲进闸北所,挥刀砍死正在一起喝茶谈心的维稳警察和精英人士。
悲乎,且不论此因此果可能性多大,就当此时,精英人士家属会如何?警察家属会如何?
如上的情境,呈现一种刺刀见血的直接。
假设你是警察的家属,你以宽恕的慈悲连署呼吁释放杨佳。
假设你是精英的家属,你以宽恕的慈悲连署呼吁释放杨佳。
你们是当事人,且法律同意不予以干涉,如此结果,可歌可泣。
若此结果万万一发生,杨佳该当如何?!
某家属同意,某家属不同意,当如何?
管你饶不饶恕,法律如果不同意你设想的赦免,你当如何?
谁赤裸裸
————宽恕与仁慈的分割线————
人非圣贤,哪能那么大度?!宽恕与仁慈是神圣者的品质,俗人则难俱全。
你杀人偿命,理所应当。你既然敢做,那死则死矣,灰飞烟灭、下地狱、上天堂,那都是死后的事情了,关键你现在得死。
————观点的冲突——————
宽恕是法律的问题,还是道德的问题?
罪与罚是法律的问题,还是道德的问题?
邮箱攻击如何进行如何防护,jason这篇文章写得挺好。
据国际组织预报今年地球将进入地球地震年 所以在这里给朋友们推荐一种地震预报的方法是: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下面正对地板砖或一个铁盆,磁铁上粘一块大铁块。地震前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磁铁会失去磁性。铁块掉下来,落在地上或盆上,发出响声。此法在房屋没有晃动前就会提前预警。提前时间10分钟至几十秒。如果掉下来了,必发生大震。有什么QQ群的尽量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也许你的传播在以后会救许多人的性命
引自某小众QQ群。
个人或组织分析诊断之事 本身也有诊断效能高低的分别 也占精力时间这还不能说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该说成庙算朝议
其组织经营的优秀评价标准应是形而上的方法论 其成果是形而下的组织绩效
这个问题的缘由本来很简单,为何国内媒体都不提?!不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