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养儿防老”是啥意思呢?   [点评]

有位外国记者说,有些小孩被拐卖的父母去报警,公安部门还不处理。我没看到我们这里有这种情况。建议记者把诺大的中国划划小,学学北京那个什么网格化管理。大而化之的报道,有时不能体现中国广大地区间的差别。

这就像二十年前我在上海就发现上海的市民力量较为强大,市政管理也较令人满意。而现在长三角地区的市民/市政力量都有增长。但是出了上海经济圈这个圈子,全国其他地方彼此差别还是很大吧。

这个事情让我想起一件事情。

大概2年前,有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一华人父母家庭,两位父母都是教授,他们写文章批判养儿防老这样的传统,对自己儿女明确说不需要儿女养老,认为养老在现代社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责任。说的就是家庭养老转到社会养老这么个现代趋势。我本人也认可,但对两位有问题的华人教授言语中对养儿防老概念的决绝批判,不能理解。当时不明白这两位缘何对养儿防老这种传统观念如此厌恶。

我后来就继续注意这个事情。随后发现,任何观念都是有具体缘由的。

我的亲戚/朋友中,有两位江西人。

其中,有一位嫁给本地人,很快她的父亲就从江西过来,住在女儿家里;他的父亲大概也就四十多岁,明明还可找工作赚些钱,这样也可替女儿家分担点,可是他却什么都不干,嫌苦,就替女儿洗衣服、带孩子、烧饭,然后再伸手要钱每天找人打牌玩。

按照我们家乡这边的风俗,父母老了,只要能自己干活,绝不依赖或者拖累儿女;现在新农村社保已经覆盖,而在以前农民养老是没有社会保险的,养老只能看三样:自己勤劳、自己儿女和政府孤寡福利。其中,有儿女的老人,养老主要就靠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儿女孝顺就幸福些,儿女不孝顺或没出息就主要靠自己。

这位正在盛年的江西父亲,在独生女儿成家之后就来到嫁出去的女儿家,坐吃。这在我们本地的观念中,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父亲如果是本地人,肯定会被人背后议论和瞧不起。可是在江西,这做法可能就是社会的养儿防老惯例,是民间共识。

补充一句:这位江苏父亲的女婿家,也有两位老人健在,年纪也要比这位亲家要大很多,大概60来岁,都还干活。老太还在菜场卖菜,甚至卖菜路上被车撞断了腿,还熬着干活。这两位老迈的父母,从不给儿子家甜麻烦。甚至不愿意去医院看病。相比之下,差别真是太大。

这个观察在另外亲友那边得到印证。这另外一位亲友,她也是从江西来的,老家在江西一个山区。据说江西家里承包有几座山,所谓靠山吃山。但是靠山还不够,还要将山里的野菜(野山菌什么)、竹笋运到山外去,慢慢地家里人都出来做小生意,她随着两位姐姐一起到这边来打工,家里两个弟弟后来也随着他们出来。她呢,做饭店服务员,后来就找了个本地厨师做老公,两人结婚时,他的父母要来住到女儿家来。很奇怪,这种习惯在我们这里是不接受的。其实他的父母到这里来小住,也没什么。可是他的父母是不做事情的,就是说他们只是来做客吃住,什么自己的衣服什么的也是不洗的,不做事。这可就不行了,当时男方就不接受。后来她生小孩,母亲也来看,可是小孩子小衣裳什么的,母亲不做也不买,更别提带孩子了。

这就是江西的养儿防老。老了的意思,就是不做事,靠子女。

与我们这边对养儿防老的观念不甚相同。我们这边,农村里要是老了的话,如果爬走不动,再靠子女。如果自己能走能动,那就不靠儿女。这也是我们这边的共识,不管是小孩,还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是这样的观念。

这样的养老观念,以前我以为中国汉族人都差不多,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起码江西就不是,起码安徽也不是。

我猜,那两位父母教授心目中,想的、看到的“养儿防老”,其实也就是江西式的、依赖式的养儿防老。

他们籍贯到底是哪里的人,我不知道。但我猜不是我们家乡的。在我的家乡,“养儿防老”是积极的一个概念,主要是儿女的一个责任。每一个儿女的心中,都有要对未来父母年老体衰负责的心。即使是连坐式的新农村社保,也无法改变这种内心的责任。

观念交互有助于全面看问题。上面说的“建议记者把诺大的中国划划小”,也就是这样的意思。

发布于 2011 年 08 月 01 日 by fishers in Spam

Tagged with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